为深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8月17日,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师生特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赴河北省博物院,开展“邂逅汉墓:让文物故事,成为思政课堂”研学活动。
聚焦展品,开启历史之门:
踏入博物院,“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区的文物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每一件文物、每一处展陈都成为“活教材”。错金铜博山炉精致典雅,炉盖的山峦造型搭配细腻错金纹饰,尽显汉代工艺之美;铜羽人骑兽博山炉造型灵动,羽人骑兽的设计栩栩如生,仿佛蕴含着乘风而去的仙气。大家近距离观赏,一边认真聆听讲解,一边在研学手册上记录,于实景之中,亲手触摸历史的脉动,为这场研学拉开了生动序幕。
讲解交流,深化文化认知:
随着活动推进,师生们在老师的细致讲解中深入了解文物背景与意义。从错金工艺的细节到“仙境”意象的内涵,同学们认真聆听,不时交流感悟,逐渐从观赏者转变为思考者。互动中,大家不仅理解了汉代人对“仙境”的向往与生活美学,更体会到古人将浪漫想象与实用器物相融合的智慧,让认知从文物表面延伸到文化内核。汉代天人合一的哲学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为构建立德树人的大思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教育素材。
分享感悟,凝聚研学收获:
活动尾声,师生们围绕所见所闻分享收获。有的感叹汉代工艺的精湛绝伦,有的畅谈对传统文化融合实用与浪漫的理解,还有的结合专业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与传播历史文化。大家从不同角度串联起对大汉文明的认知,既有对文物艺术的惊叹,也不乏对文化传承的理性思考。从燕赵热土到精神坐标,思政教育在博物院“活态传承”,现场的交流在思想碰撞中延续着研学的深度,也让这场博物院之行的意义在总结中愈发鲜明。
